回到网站

谈谈中法合拍电影 —— 专访法中电影促进会会长黄迎路

法国盟加传媒

黄迎路,20年前,她拿着法国政府的奖学金来到法国学电影;10年间,她默默参与巴黎中国电影节的网上宣传。今天,她以法中电影促进会会长的身份回答了法国盟加传媒的提问。对她而言,立足世界舞台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;对彼此文化的相互认同才是合作长久之根本。她提出中国电影国际发行的3个必要条件:故事流畅生动,人物个性鲜明,承载普世价值和人文情怀。

broken image

盟加: 您好,谢谢您接受采访。请您简要的说说协会创立的初衷和宗旨。

黄迎路: 巴黎法中电影合拍与发行促进会,简称法中电影促进会成立于2016年初,是为中法电影工作者和留学生搭建的合作共享平台。宗旨是借助法国电影业的制作资源和国际发行渠道,鼓励更多的中国影人创作既体现中国文化又具有普世价值的文艺片,从而改变大陆电影市场被商业片充斥的局面,带动中国文艺片市场的繁荣和发展。

问:一部电影的面世,一般经历创作、融资、制作、发行,协会每个环节都会顾及到吗?

答: 法中电影促进会是中法合拍电影项目的孵化平台,不仅面对国内市场,更重视海外发行。为了确保项目具有合拍因素和国际理念,我们从一部电影的策划阶段开始介入,给予影片类型及剧本创作上的意见和建议,在大纲成型后推荐给合适的投资人和制片方,然后把编剧、导演及制片人聚集到一起,由三方共同打造出符合海外发行条件的剧本。目前我们也在促进发行渠道上的合作。

问:.2010年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,《中法电影合拍协议》签署。合拍片拥有“双国籍”,在法国是法国片子,在中国是中国片子。中国片可以分享法国票房,更易在欧洲发行。法国可以进一步吸引更多中国片子来法拍摄,对法国片打入中国市场也提供便利。可是这几年来,中法合拍片成功的例子不多。您觉得合拍主要的困难在哪里?资金还是文化,或者双方的工作方式不同?

答: 目前的绝大多数国产片难以兼顾国内和海外市场。由于观影口味不同,在国内卖座的影片很难吸引海外观众,反之也一样,因而造成合拍题材上的策划困难。然而,从本质上讲,合拍具有很多优势:除了政策上的支持,更多在于文化的互补跟资源的共享;只是大家必需抱有求同存异的态度。这就需要我们在海外的电影人充分发挥桥梁的作用,做好铺路的工作,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。随着国内意识形态的转变和国外对我们的了解和认同,在不久的将来合拍片一定会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必要条件。

问: 关于“国内意识形态的转变”,请您举例说明。

答 : 比如十多年前我曾写过一个关于敦煌女舞蹈家的剧本,没能通过国内的审查,当时电影局给出拒绝的理由是: 一个好女人怎么能在一生中爱上三个男人?十年过后,就现在的观念来看,已经完全不成问题了。大陆的婚姻和爱情观空前开放,不久前听说国内不少人为了买卖房产可以离婚复婚好几次。

问:合拍片必须要有20%的法国资金和团队介入,才可成为合拍片。一般认为,中国资金易找,但更多中国老板希望投入商业片或者电视剧。可是一些法国导演,如我认识的《夜莺》导演弥勒就坚持拍自己心中的艺术片。合拍片的融资是不是越来越困难,协会提供帮助吗?

答: 目前国内的电影市场还比较混乱,部分跨界投资人的文化水平不高,电影人有种被资本挟持的感觉。由于电影不是个人能够完成的艺术,只强调个人的创作理念而没有协作精神是行不通的。但是妥协有一定的限度,既然要做文艺片,必需尊重艺术的底线和艺术家的选择。

broken image

问:外国电影在法国拍摄不需要缴税。2015年起,根据国际制片资金支持政策(TRIP),满足以下条件的项目法国政府将对在法国花费部分给与最高30%的补助(免税的基础上):有法国作为部分剧情,在法拍摄或者制作5天以上,在法国拍摄或后期制作花费超过100万欧元以 上,或花费超过总预算的50%以上。看似好事,可是问题来了,大额资金流出中国需要长期审查,缴纳税款,因为签证问题,剧组在法国停留的时间有限。很多电影人选择日本拍摄或者制作后期:离家近,技术好。这种尴尬情况,恐怕不是很好解决吧?当然,不能找协会解决,但是协会是否会向相关部门反映和积极沟通?有何具体的解决方案?

答: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,也是促进会存在的意义所在。我们必需团结更多的中法影人和团体,让他们共同寻求解决办法。现阶段国内电影业倾向于与北美、日本和韩国合作,因为新大陆和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益上较容易通融,而欧洲尤其是欧洲旧大陆相对保守。然而单纯的利益结盟不会长久,中国与美日韩之间的人文观念分歧其实很深,很难做到文化的融合;而中国和欧洲都具有古老的文明,中法两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共识比较容易达成,一旦过了皆为利往的阶段,这种文化上的合作优势会更加明显。当然具体操作上还有不少细节水土不服,促进会有一个必需遵循的标准: 就是只做对的事。

问:作为身在法国的法中电影促进会会长,您对协会里的年轻人要求挺严吧?

答: 我在20年前拿到法国政府的奖学金来法国学电影,毕业时的理想是拍一部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历史题材影片。离开自己的国家是为了走到高处,先看清她的全貌,然后带回来她所欠缺的东西。当我们立足于世界舞台上,视角与在内部时有所不同,提出的问题和观点也不一样。我常跟协会里的年轻导演说,当今国内的环境可谓泥石俱下,一不小心就会被卷走,尤其刚出校门时很难站稳脚跟。在国外虽寂寞机会少,却是沉淀自我和安心创作的好时机,是一个合格艺术家的必经之路。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个环境拿出作品再回国,就对外在环境具有了免疫力,也具有了改变它的力量。

问:… 所以,合拍片出来,可能是叫好不叫座。电影很可能只是在国外发行或者跑跑电影节,获个好口碑。想收回投资,难比登天。国外发行和电影节展片这一块,是协会的重要任务吗?

答: 在成立法中电影促进会之前,我们给巴黎中国电影节做了十年网上宣传工作,看到电影节主席高醇芳老师为国产片在海外展映做出的努力,她如今也开始在做海外发行。她曾经跟国内的制片人说,为了打开海外市场,培养国外观众对中国影片的观影习惯,需要一代人做出贡献,在发行上不计报酬输出大量影片。这在目前的国内市场氛围下是很难达到的,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现在国产文艺片太少,还有些小成本制作打着文艺片的幌子以掩盖剧本和制作上的粗糙。我们需要时间,一是沉淀内心的浮躁,二是专注于打造精品,电影业同样需要匠人精神,作学徒的时期需要良师的指点和引荐。法国电影业能給我们很多有益的帮助,先让他们在制作阶段加入进来,之后的发行再让他们出力就顺理成章了。

问: 最后一个问题,一些国内的电影,在国内票房很好,但是到国外票房惨淡。关于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市场,请您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看法。谢谢!

答: 不久前在巴黎中国电影节上看到«大唐玄奘»,听说国内票房不错,但是法国观众的反应平平。这么好的题材,没能深度挖掘很可惜。如果作为民俗风光片,可以说拍得不错,但作为历史文化题材就处理得太轻率了。如果促进会参与该项目孵化,大约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: 更多地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,在叙述手法上推陈出新,对话和旁白需进一步打磨,尤其是主角不应选黄晓明,因为我们知道海外发行不能靠明星效应。得先把故事讲得流畅生动,人物个性鲜明,同时承载普世价值和人文情怀,才具备国际发行的必要条件。

声明:未经法国盟加传媒授权,请勿转载,谢谢!